icon_install_ios_web icon_install_ios_web icon_install_android_web

數位商品新視角,ETH價值會復甦嗎?

分析6 年前發佈 懷亞特
5,761 0

原作者:sam.frax,Frax Finance創辦人

原文翻譯:舟狀、BlockBeats

編者註:本文探討了數位商品(如 L1 代幣)和類股權代幣之間的區別,並提出了評估數位資產尤其是 ETH 價值的新框架。作者認為,ETH應該被視為一種主權商品,而不是一種類似股權的代幣,因為商品不能產生現金流或股利。同時指出如何消除模糊性。 去中心化金融ETH資產的概念,重申了商品溢價的重要性,並指出了未來可能出現的價值評估錯誤。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了便於閱讀和理解,原文內容進行了重新整理):

加密貨幣在貨幣空間中,我提出了一個新的系統來對 L1 代幣等數位商品進行估值,並區分主權商品和治理/股權代幣。這一觀點對於 ETH 和各種 L2 代幣至關重要,可能會徹底消除 ETH 資產的模糊性。

在加密貨幣中,實際上只有兩種類型的代幣:數位商品(通常是 L1 主權資產)和類似股權的治理代幣。我在之前的討論中更深入地討論了這一點。

商品,顧名思義,不能支付“股息”,也不能擁有“現金流”,因此,如果一項資產真正是數字商品而不是治理/股權代幣,我們就必須放棄這種錯誤的評價標準。正如主權國家不能對以本國貨幣計價的債務進行有意義的違約(只有通貨膨脹才會發生,而不能違約),數字商品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發行人,它是一種稀缺的主權資產,因此如果它無法提供股息或現金流,就無法有意義地提供股息或現金流。

資產本身就是產品,就像比特幣一樣。勞動力和其他實體產品只能產生對商品的經濟需求。

以太坊(網路+鏈)是最大的數位國家,是一個充滿全球勞工和建設者創新的主權經濟體。這種勞動以治理/股權代幣的形式被代幣化,與BTC、ETH、SOL 等數位商品有著明顯的區別。 、DeFi激勵措施,或 LSD 和 LRT,這些可以根據經驗進行衡量。

此指標應定義為資產的商品溢價,而不是貨幣溢價、主權溢價或投機溢價,這是針對資產類別的合法且注重基本面的估值術語。

在全球經濟的任何地方,任何人以勞動力或類似股票的代幣形式向其他人支付以持有某種形式的主權資產,我們都可以追蹤從勞動力到數位商品的價值流動。這個需求是支付給所有形式的 ETH 持有者的全球利率,包括在流動性池、重新質押、L2 以及尚未出現的新 DeFi 創新中使用的 ETH 持有者。

這就是全球經濟對商品的需求,也就是商品溢價。顯然,這對主權資產的價格和市值的價值累積作用比任何PE DCF框架都要大得多。這也是為什麼BTC在不消耗任何gas的情況下市值接近$2000億的原因。但在我的框架中,請注意,一類代幣中沒有 PE DCF 溢價,因為這根本不可能。

數位商品新視角,ETH價值會復甦嗎?

只有類似股票的代幣才能有現金流,而我們所認為的資產類別中的「股息/回購/銷毀」實際上只是商品溢價。同樣,類似股票的代幣也不存在商品溢價。

這讓我們想到了1559銷毀機制,它通常被視為ETH的核心價值累積機制,因為它被認為是向ETH商品持有者支付股息/現金流的「以太坊企業」。

但這是一個荒謬的概念,因為大宗商品不會產生現金流。如果一家公司將黃金用於新的工業用途,改變了黃金的分子結構,導致該元素永久退出流通,我們不會開始對黃金進行PE或DCF現金流分析,而只會認為它已經消耗該商品的新的高需求工業用途。沒有人會對黃金進行 PE 或 DCF 分析。

同樣,也沒有人對 BTC 進行 PE 或 DCF 分析。它就像黃金一樣,但以數字形式存在。對於真實或數位商品,PE DCF 溢價不在社會可接受的範圍內。進一步來說,1559 銷毀機制源自於以太坊及其 L2 主權經濟體內部的使用者需求。這只是 $ETH 主權資產的另一個經濟需求,另一個工業用例。這種需求是透過以太坊區塊鏈協議本身來支付的,而不是透過勞動力或手動發行的股權/治理代幣獎勵來支付。

以太坊是第一個在定義自己的社會身份方面面臨「最終老闆」挑戰的項目,但 SOL 是下一個,一旦到達這個階段,可能會很難邁出這一步。其他主權資產在成熟到這些階段時也將面臨類似的問題。

我對數位商品生命週期及其相關陷阱的想法列在圖表中。 $SOL 尚未達到第 2 階段,注意到我認為 $BTC 和 $ETH 在第 2 階段採取了不同的輪次。

數位商品新視角,ETH價值會復甦嗎?

對於 $ETH 現在建立這種社會契約非常重要,在為時已晚之前向世界表明,不僅僅是 $BTC 擁有這種特權。事實上,它不是一種特權,而是一種商品溢價的社會契約──一種非常具體、可量化、基於規則的體系。

Note that I do not mention the ill-defined “speculative premium” in my paper. This is because I focus on a well-defined and measurable framework for fundamental value. The speculative premium is simply trading activity that attempts to quantify future fundamentals-based value systems. The speculative premium is not a fundamental framework like the commodity premium or PE DCF premium. The speculative premium is simply market activity that attempts to calculate what framework the asset will be valued in the distant future.

到目前為止,PE DCF 是除 $BTC 之外唯一基於基本面的討論數位資產的框架。它被錯誤地應用於所有資產(BTC 除外),而應該僅用於評估代表勞動力、產品和治理權的資產,而不是主權數位商品。

在本系列的下一部分中,我將解釋如何以及為何需要某些技術步驟,例如確定的天然氣代幣、供應主權和共識,以建立商品溢價的社會契約。如果$ETH可以意外地轉化為二級代幣,那麼也可以將二級代幣轉換為一級代幣,但這是一個非常困難且敏感的過程,很容易出錯。

原文連結

本文來自網路:數位商品新視角,ETH價值會復甦嗎?

相關:隨著人工智慧敘事的升溫,DeFi 如何從中受益?

原作者:DeSpread Research 原文翻譯:TechFlow 免責聲明:本報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無意推薦購買或出售代幣或使用任何協議。報告中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 1.引言隨著IT產業的發展、運算能力的提升以及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人工智慧(AI)模型的效能也有了顯著提升。近年來,人工智慧在許多領域的能力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水平,並迅速應用於醫療、金融、教育等行業。 AI商業化的典型例子是ChatGPT,一種生成式AI…

© 版權聲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