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b3的世界裡,一場無聲的革命正在發生。這場革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顛覆,而是從底層邏輯和技術架構出發的重建。在這個過程中,作為Web3社交和金融領域的領導者,INTO正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個產業的未來。它不只是一個平台,更是Web3生態系統的基礎設施。
1.Web3需要基礎設施全面重構
要理解INTO的意義,首先要了解Web3世界的特殊性。與傳統網路相比,Web3有著本質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表面應用形態上,也體現在底層邏輯架構上。
首先,從信任機制來看,Web3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中心化的機構來提供信任背書。每個節點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密碼學來證明自己的身分和行為。這就要求Web3擁有一個全新的信用體系,無需中心化中介就可以建立可信任連結。否則,Web3世界就像一堆散沙,很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其次,從價值流通的角度來看,Web3是一個原子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價值不再是巨大的、不可分割的,而是被分解成無數微小的單元,在不同的應用和場景中自由流動。這就要求Web3擁有一套靈活的價值載體和交換機制,可以跨越不同的鍊和協議,實現價值的無縫轉移和交換。否則,Web3的價值流通將受到阻礙,難以發揮其真正的潛力。
最後,從資料治理的角度來看,Web3是一個隱私至上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資料不再是中心化平台壟斷的資源,而是由使用者自己主導和控制。每個人都有權利決定如何儲存、使用和交易自己的資料。這就要求Web3擁有安全可靠的資料基礎設施,能夠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儲存、運算、流通資料。否則,Web3的資料主權無從談起,也很難真正實現使用者自治。
2. INTO基礎設施佈局
INTO對Web3基礎設施的探索可以用四個關鍵字來概括:鍊網運算治理。這五個關鍵字涵蓋了Web3底層架構的所有關鍵環節,勾勒出一幅全景藍圖。
首先,INTO正在建構Web3信用體系的上鍊。眾所周知,區塊鏈是Web3信任機制的核心載體。然而,單純的區塊鏈技術並不能滿足Web3信用體系的所有需求。為此,INTO創新地提出了去中心化信用評分的概念。 INTO透過整合鏈上鏈下多維度數據,為每個使用者產生全面、客觀的信用畫像。這個信用畫像不僅反映了INTO平台內的使用者行為,也匯集了整個Web3生態系統中的使用者信用記錄。這樣,INTO建構了一個通用、可移植的Web3原生信用體系,為整個產業提供了一套可信賴的信用鏈基礎架構。
其次,INTO正在建構跨鏈價值轉移的網絡。在Web3的世界裡,價值是離散分佈的,存在於不同的鍊和應用中。要實現價值的自由流動,就必須打通不同鏈條之間的障礙。 INTO深知這一點,致力於建構一個開放互聯的跨鏈網路。透過跨鏈橋接協議和原子交換機制,INTO實現了不同鏈上資產的無縫轉移和交換。同時,INTO也創新設計了跨鏈身分映射機制,讓使用者在不同鏈上保持一致的身份表示。這種價值與身分的超級連接,大大促進了Web3生態的互通與融合,讓價值的流動如滔滔江水,激盪起勃勃生機。
接下來,INTO還在探索隱私計算的計算。在Web3的背景下,資料計算不再是簡單的中心化處理,而是需要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進行。為此,INTO引進了同態加密、多方安全運算、零知識證明等先進的隱私運算技術。透過這些技術,可以在加密狀態下處理數據,並在不洩露原始資訊的情況下完成計算任務。這種隱私優先的運算範式為INTO上的社交、金融等應用場景帶來了新的活力。使用者可以在INTO上進行互動和交易,而不用擔心隱私被侵犯。這種對隱私的極致保護,將成為INTO乃至整個Web3世界的金字招牌。
最後,INTO也實踐社區自治。 DAO 是 Web3 世界中的社群治理模式。 INTO充分吸收了DAO的精髓,並巧妙地將其與自身的業務場景結合。透過TOX代幣和鏈上治理合約,INTO賦予了每個社群成員參與平台治理的權利。用戶可以透過提案和投票影響平台的重大決策。這項守則法律治理機制保證了INTO的發展始終與社區利益一致,真正實現了平台共建、利益共享的理念。
3.「開放」+「分層」+「漸進」路徑
INTO如何在Web3基礎設施重構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領導者?其原因可歸納為開放性、層次性、遞進性。這三大法寶構成了INTO引領產業的獨特方法論。
首先,INTO秉持開放的理念。 INTO深知Web3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單獨完成,而是需要整個產業的協同參與。因此,INTO從一開始就樹立了開放、包容的態度。無論是技術架構或生態建設,INTO廣泛吸收了各方力量,與產業夥伴形成了緊密的連結。透過開放API、SDK等方式,INTO為第三方開發者提供便利的存取通道,讓更多創新應用基於INTO基礎架構快速建置與迭代。同時,INTO也積極推動業界標準的製定,參與開源社群的貢獻,努力實現更大規模的技術和資源共享。正是得益於這種開放協作的概念,INTO才能在Web3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形成強大的團結力量。
其次,INTO遵循分層架構。 Web3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層面的技術和機制。如果你試圖在一個包中重建所有關卡,不僅難度極大,而且風險極大。 INTO對此有著清醒的認知。因此,在基礎設施的設計上,INTO採取了分層解耦的政策。整個架構分為共識層、網路層、儲存層、運算層、應用層等多層。每層都有自己獨立的功能和接口,可以實現從下到上的逐步升級。這種分層架構不僅大大降低了系統的耦合度,提高了靈活性,也為不同層次的創新提供了空間。在INTO的設計中,底層技術突破可以無縫向上傳遞,上層應用創新也可以根據需求靈活調用組合底層資源。正是由於這種分層解耦的架構,INTO才能在Web3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游刃有餘,取得穩定進展。
最後,INTO堅持循序漸進的路線。 Web3s基礎設施的重構絕非一次性的工程,而是漸進、持續的演進過程。 INTO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漸進主義的思想貫穿INTO的建設路線之中。 INTO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解決方案,而是立足當下,著眼於未來,透過迭代優化不斷前進。每個階段,INTO都會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和社群回饋,確定最迫切、最有價值的建設重點。同時,INTO也非常重視基礎架構的向後相容性,確保每次升級都能平滑過渡,不會影響現有應用和使用者。
從信任到價值,從儲存到運算,再到治理,INTO正在重新定義Web3世界基礎設施的內涵和外延。這次重新定義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迭代,更是理念層面的創新;它不僅是局部的最佳化,更是系統的重構。這標誌著Web3正從零散突破走向全球滲透,從應用探索走向底層整合。
本文源自網路:INTO:Web3基礎設施的淘金者
原作者:BitpushNews Mary Liu 在聯準會 FOMC 和 CPI 報告發布前一天,加密貨幣市場持續面臨下行壓力。根據Bitpush數據顯示,比特幣週二早晨失守$69,500支撐位,並下跌5%至$66,000附近支撐位。午後小幅反彈,美股收盤時重回$67,400上方。截至發稿,比特幣交易價格為$67,387,24小時下跌3%。比特幣的回檔加劇了山寨幣的跌勢,當天市值排名前 200 的代幣中只有 6 個出現上漲。表現最好的幣種漲幅都低於3%,其中Ondo(ONDO)、Oasis(ROSE)和Stacks(STX)分別上漲2.5%、2.3%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