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_install_ios_web icon_install_ios_web icon_install_android_web

Starknet創辦人的個人筆記:空投後的反思

分析10 年前發佈 懷亞特
6,755 0

原作者:Starknet 創辦人 Eli Ben-Sasson

翻譯:Odaily 星球日報 Azuma ( @azuma.eth )

Starknet創辦人的個人筆記:空投後的反思

現在Starknet空投第一階段(規定)已經結束,我想分享一些我個人的感受。以下任何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一定反映 StarkWare 或 Starknet 基金會的立場。迪爾。

星網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需要 STRK?

Starknet 是我們於2021 年11 月以Alpha 模式推出的ZK-Rollup 網路。安全性。

STRK 代幣使那些希望為生態系統的成功做出貢獻的人能夠在治理、營運和保護 Starknet 網路方面發揮作用。 STRK 有三個主要用例——治理、在 Starknet 上支付 Gas 費以及參與 Starknet 的共識機制。

Starknet 基金會正在向尊貴的社群成員分發 STRK,這些成員透過 Devonomics、Catalyst、DeFi Spring 以及本文的重點 Provisions 等多個活動表現出了推進、維護和保護 Starknet 的願望。

2024年2月14日,Starknet基金會宣布第一輪Provisions,預計將分配最多7億個STRK代幣,該代幣來自為Provisions活動預留的9億個STRK。這次索賠持續了四個月,從2024年2月20日到6月20日, 最終,約5億枚代幣被認領,剩餘約4億枚STRK將用於未來的空投。

《規定》的目標是什麼?

Provisions的主要目標是將STRK代幣分發給廣泛的個人、真實用戶,他們將在Starknet上進行活動並為其安全和治理做出貢獻,從而有助於推進Starknet的去中心化。 Starknet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社交工具,允許個人和社會在其上實現他們需要的任何社會功能,例如貨幣、資產、治理等。關心它的人。

Provisions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區塊鏈無法代表真實的人類」。 我的意思是,鏈上的基本單位是帳戶地址,而不是人或使用者。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對應關係,一個人可能控制多個地址。

根據目前鏈上可獲得的信息, 很難判斷哪些帳戶代表更有可能為 Starknet 未來營運、安全和治理做出貢獻的使用者。 換句話說,我們的問題是,考慮到鏈上和其他地方有關帳戶及其活動的數據,從長遠來看,如何將 STRK 合理分配給與 Starknet 使命一致的人員?

首先,應該要明確的是 現有的數據不足以準確解決這個問題。 參與Provisions設計的每個人都很早就意識到,所有潛在的計算方法都只能產生相對的結果,並且不能準確地實現所有目標——會有一些與Starknet使命完全一致的用戶,只能獲得少量的代幣,甚至根本沒有代幣;也會有一些用戶不太符合使命而獲得大量代幣。

鑑於 Starknet Provisions 面臨的公眾批評,以及隨後的 Eigenlayer、ZKsync 和 LayerZero 等空投,我認為澄清這一點很重要。據我所知, 沒有任何現有計劃比我們的計劃更準確或更公平地實現上述目標 。分配方案可能不完美,但使用其他指標在不同情況下也會導致不同的不準確性。

Starknet基金會是如何設計空投的?

星網 基金會在空投中包括了六個組,每個組內的分配是基於與該組相關的指標/數據。

  • Starknet用戶:主要考慮地址活躍度指標,委託外部第三方進行Sybil篩選;

  • STARK Early Adopters:依據Starknet之前使用者對StarkEx的使用情況分配;

  • 以太坊貢獻者:主要包括以各種方式(質押、開發、提交以太坊改進提案等)為以太坊做出貢獻的個人,每個子類別都有具體的指標;

  • Github 開發人員:根據 Github 活動指標,分配給 Github 上選定的開源專案的開發人員。

  • 早期社群成員計畫(ECMP):透過舉辦活動、推廣 Starknet 社群等方式為 Starknet 生態做出貢獻的個人可以申請提前獲得代幣。由生態系成員組成的委員會將根據申請審核結果決定分配。

  • 開發者合作夥伴(DP):先前與 Starknet 基金會達成協議的基礎設施開發者也可能會獲得代幣分配。這是Starknet基金會和開發團隊事先達成的協議。

總之, Starknet 的基本理念是嘗試將 STRK 分發給一系列不同的群體 基於他們過去的行動和貢獻,Starknet 相信他們非常適合經營、關懷和保護 Starknet 的未來。

規定實現了其目標嗎?

如上所述,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由於缺乏指標,STRK的分佈不可能完全準確。這就引出了以下問題:我們是否已盡力利用手邊的數據?我們如何評估分配結果-空投中包含的地址在多大程度上對應於真實的人/使用者?

  • 在上述的六組中,最後三組可以被確認與真實的人類一一對應,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推論這些人很可能會繼續關心星網的未來。

  • 對於第三類群體(以太坊貢獻者),除了stake子群體外,空投中包含的其他子群體大部分都可能滿足「一地址對應一用戶」的標準,並且他們過往的行為表明他們願意關心去在中心化過程中,所以我們希望他們也能關心並幫助Starknet。

  • 第二組(StarkEx用戶)作為STARK技術的早期採用者,其認領率和空投規模最小(僅認領240萬個STRK,不到總分配量的1%),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 最難評估的是 Starknet 用戶的分配情況,他們收到了超過 87% 的空投(超過 4.3 億 STRK)。 《規定》推出後民眾的不滿也集中在向這群人的分配。

社群媒體上對此有很多討論,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常負面的 ,很多人提到了餘額門檻問題——Starknet要求在某個日期至少持有0.005 ETH。 也曾發生過其他有爭議的事件,例如StarkWare高層的激烈言論引發了社區憤怒,他很快就為此道歉; StarkWare 股東(包括投資者、創辦人和員工)也受到了批評,此後我們修改了解鎖計劃。

關於「0.005 ETH門檻」和「電子乞丐」的批評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最近隨著一些新的空投爭議的出現已經大大緩解,但還沒有完全消失。

我們該如何看待社會上的這種憤怒?在多大程度上來自專業農場團隊試圖合理影響本輪及後續輪次的空投標準(不限於Starknet)?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某一人群(農民或非農民)?如果採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它們是否會對 Starknet 的長期成功做出貢獻?這些都是我希望看到答案的研究問題。如果您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請在 Starknet 社區論壇上發表您的建議並@我。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討論了與 Starknet 用戶分佈相關的社交媒體情緒,現在是時候考慮一個更大的問題了。 Starknet的空投進展順利嗎?答案是我不知道,而且 我們缺乏回答這個問題所需的指標的原因與最初阻止我們準確完成代幣分配的問題是一樣的。 鏈上可用的指標,例如 TPS、TVL、STRK 價格和地址數量,並不能直接回答以下問題:STRK 持有者是否是一個廣泛且多樣化的人群?他們會留下來並繼續改進、運作和保護星網嗎?

我也想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您有如何處理此問題的想法,請將其發佈到 Starknet 社區論壇並@我。

我個人感覺如何?

這個問題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相信很多人都想聽到答案。 整個團隊在給養工作中精神壓力很大,特別是我和阿卜杜勒,是人身攻擊的主要對象。

為了回應充滿錯誤訊息(甚至更糟)的 Twitter 訊息,我們不僅依賴 Starknet 基金會或 StarkWare 團隊內部的相互依賴,而且還依賴令人驚嘆的 Starknet 生態系統的堅定支持。雖然這是一個艱難的時期,但最終證明它是有價值的,突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領域並測試了我們團隊的彈性。

我們了解了堅定決策的重要性,也了解了對建設性回饋持開放態度的必要性,即使這些回饋很嚴厲。 這次經驗增強了我們的信念:在加密貨幣領域,我們如何應對公眾壓力與技術決策同樣重要。 看到其他生態系統的人們(有時甚至是我們的競爭對手)伸出援手並提供支持,真是令人鼓舞,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我們從令人驚嘆的 Starknet 生態系統中汲取了力量。

未來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仍有約 4 億個 STRK 可用於未來的空投。我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顯然,區塊鏈上的身份證明是一個非常難解決的問題,我們不確定是否能夠解決,但這正是我們熱衷於追求的科技研究。

專業空投挖礦團隊影響後續空投輪次的誘因仍然很強,這意味著我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在社群媒體上引起公眾的強烈抗議。對我來說,這是加密貨幣產業不可避免且令人不愉快的部分。

我希望 Starknet 基金會及其 Provisions 團隊能夠找到新的方式來向關心 Starknets 長期願景和使命並願意留下來幫助其安全運行的不同群體分發代幣。我知道這是他們的願望,他們正在研究和討論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

總而言之,Provisions 旨在將 STRK 交到正確的人手中。 說實話,我不知道Starknet基金會的設計(尤其是Starknet用戶的分配方案的設計)是否足夠準確,希望未來的社群研究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我肯定會繼續思考這個問題,並計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分享我的建議。

我很想聽到生態系統內外的人們對代幣分配機制的更多想法,所以請在 Starknet 社群論壇上告訴我們。

本文來自網路:Starknet創辦人個人筆記:空投後的反思

相關:ZKSync空投引發爭議,展現Web3計畫冷啟動困境

Original author: @Web3 Mario (https://x.com/网页3_mario) The hottest topic last week was definitely the public airdrop inspection of ZKSync. Originally, the author was studying and writing about som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TON DApp development, but seeing this controversial event and the extensive discussion it triggered in the community, I had some feelings, so I wrote an article and hope to share it with you. In general, ZKSyncs airdrop plan adopts a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property proof, focusing more on rewards for developers, core contributors and ZKSync native Degen whales, which has created a situation where the native Degen whales are laughing and the LuMao studio is shouting. The focus of community debate: Is interaction the key or is the amount of funds the key? For a long time, the Web3…

© 版權聲明

相關文章